Items 221 to 230 of 283 total
展示:
产品名称 | CAS # | 产品编号 | 数量 | 价格 | 应用 | 排名 |
---|---|---|---|---|---|---|
Isofusidienol A | 1032392-18-9 | sc-221768 sc-221768A | 1 mg 5 mg | $200.00 $712.00 | ||
Isofusidienol A 具有与真菌膜成分相互作用的独特能力,因而具有抗真菌活性。其特殊的分子结构使其能够融入脂质双分子层,改变膜的流动性和渗透性。这种破坏会损害细胞的基本功能,并启动子细胞内内容物的渗漏。此外,Isofusidienol A 还能选择性地抑制关键的代谢途径,进一步增强其对各种真菌菌株的功效。 | ||||||
MM 47755 | 117620-87-8 | sc-202708 sc-202708A | 1 mg 5 mg | $294.00 $930.00 | ||
MM 47755通过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来发挥抗真菌作用,麦角甾醇是真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分子结构使其能够与该途径中涉及的特定酶结合,导致有毒的固醇中间体积累。这种破坏不仅会损害细胞膜的完整性,还会引发细胞应激反应,最终导致真菌细胞死亡。该化合物的动力学特征表明,它对易感菌株具有快速作用,从而提高了其对抗真菌感染的有效性。 | ||||||
2,4,6-Trichloropyrimidine | 3764-01-0 | sc-254350 | 25 g | $63.00 | ||
2,4,6-三氯嘧啶能够抑制真菌的关键代谢途径,因而具有抗真菌活性。其氯化嘧啶结构可选择性地与核酸合成的关键酶相互作用,干扰细胞复制。这种干扰会导致有毒代谢物的积累,诱发氧化剂和真菌细胞凋亡。这种化合物的稳定性和反应性增强了它的效力,使其成为对抗各种真菌病原体的强力制剂。 | ||||||
Isoconazole Nitrate | 24168-96-5 | sc-394027 | 100 mg | $140.00 | ||
硝酸异康唑通过靶向麦角固醇生物合成途径发挥抗真菌作用,麦角固醇生物合成途径对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至关重要。其独特的咪唑环有利于与细胞色素 P450 酶结合,破坏羊毛甾醇向麦角甾醇的转化。这种抑制作用会改变膜的流动性和功能,导致渗透性增加和细胞裂解。该化合物的亲脂性增强了其对真菌细胞的渗透性,从而提高了对抗性菌株的药效。 | ||||||
Exalamide | 53370-90-4 | sc-211496 | 100 mg | $167.00 | ||
依沙拉胺通过与关键细胞成分的独特相互作用来破坏真菌的代谢过程,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它作用于特定的酶系统,抑制真菌生长所必需的关键生物合成途径。该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使其能够与目标蛋白形成稳定的复合物,改变其活性并导致一系列代谢紊乱。其疏水性有助于有效的膜相互作用,从而增强其整体抗真菌效力。 | ||||||
α-Methyl-trans-cinnamaldehyde | 101-39-3 | sc-254928 | 50 g | $40.00 | ||
α-甲基化反式肉桂醛具有针对真菌细胞膜完整性的抗真菌作用。其独特的分子结构使其能够穿透脂质双分子层,破坏膜的流动性和功能。这种化合物与膜蛋白相互作用,导致渗透性改变和离子失衡。此外,它的活性醛基还能与蛋白质中的硫醇基形成共价键,进一步损害细胞的基本功能,促进真菌细胞死亡。 | ||||||
Albaconazole | 187949-02-6 | sc-210770 | 2.5 mg | $311.00 | ||
阿巴康唑通过抑制麦角固醇(真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合成来发挥抗真菌作用。阿巴康唑的独特结构使其能够选择性地与羊毛甾醇脱甲基酶结合,从而破坏生物合成途径。这种抑制作用会导致有毒固醇中间体的积累,损害膜的完整性。此外,阿巴康唑的亲脂性增强了它对真菌膜的亲和力,有利于有效渗透细胞并发挥作用。 | ||||||
Propyl Itraconazole | 74855-91-7 | sc-212596 | 1 mg | $430.00 | ||
丙基伊曲康唑能够通过靶向细胞色素 P450 酶系统破坏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具有抗真菌特性。其独特的分子结构能与酶的血红素基团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抑制羊毛甾醇向麦角甾醇的转化。这种选择性结合不仅能阻止麦角甾醇的产生,还能导致有毒甾醇前体的积累,最终破坏真菌膜的稳定性并影响生长。 | ||||||
5-Fluoro isatin | 443-69-6 | sc-217181 | 5 g | $110.00 | ||
5-氟靛红通过干扰真菌代谢途径,特别是通过抑制参与细胞基本成分生物合成的关键酶,表现出抗真菌活性。其吸电子的氟原子增强了化合物的反应性,促进了与目标蛋白中的亲核位点的相互作用。这导致关键信号通路的破坏,最终损害真菌的增殖和存活。该化合物的独特结构特征使其对各种真菌菌株具有选择性作用。 | ||||||
Butenafine Hydrochloride | 101827-46-7 | sc-210974 | 1 g | $205.00 | ||
盐酸布替萘芬通过靶向真菌细胞膜,特别是抑制角鲨烯环氧化物酶(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中的一种关键酶)来发挥抗真菌作用。这种破坏会改变膜的完整性和流动性,导致细胞裂解。其独特的疏水结构增强了与酶的结合亲和力,从而促进有效抑制。此外,该化合物在各种 pH 值环境中的稳定性使其对多种真菌具有持续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