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通道 I 型激活剂包括各种化合物,它们通过各种机制增强通道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调节其门控特性。Veratridine, Aconitine, Grayanotoxin 和 Delphinine 等化合物能够稳定 I 型钠通道的开放状态,这一点尤其值得注意。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通道的内在活性,还有助于神经元持续去极化,从而提高神经元的兴奋性。同样,Batrachotoxin 和 Ciguatoxin 通过改变钠离子通道 I 型的电压敏感性来显示其激活效应。通过将激活的电压依赖性转移到更负的电位,这些化合物使通道能够在比通常更低的膜电位下打开,从而提高钠离子的渗透性,进而提高神经元的兴奋性。
除此之外,河豚毒素和沙西毒素等其他化合物通常被称为通道阻断剂,它们在亚阻断浓度下可微调 I 型钠离子通道对电压变化的敏感性,从而在特定条件下巧妙地增强其活性。Brevetoxin B、蝎毒素(AaH2)和海葵毒素(ATX-II)进一步体现了激活 I 型钠通道机制的多样性。相反,蝎毒素和海葵毒素则通过改变通道的门控特性来产生作用。具体来说,它们会减缓失活过程,延长钠进入神经元的时间。二类拟除虫菊酯(如溴氰菊酯)也会通过延缓失活来增强 I 型钠通道的活性,从而延长通道开放时间并增强神经元活动。总之,这些激活剂通过截然不同但又相互融合的途径发挥作用,最终增强了 I 型钠通道在神经元信号传导中的功能活性。
関連項目
产品名称 | CAS # | 产品编号 | 数量 | 价格 | 应用 | 排名 |
---|---|---|---|---|---|---|
Veratridine | 71-62-5 | sc-201075B sc-201075 sc-201075C sc-201075A | 5 mg 10 mg 25 mg 50 mg | $80.00 $102.00 $197.00 $372.00 | 3 | |
维拉啶能与 I 型钠通道结合,稳定其开放状态,从而增强钠离子的通透性和神经元的持续去极化。 | ||||||
Batrachotoxin | 23509-16-2 | sc-201086 | 10 µg | $302.00 | ||
蝙蝠毒素会改变钠通道 I 型的电压敏感性,使该通道在较低的膜电位下打开,从而增加钠的流入,提高神经元的兴奋性。 | ||||||
Aconitine | 302-27-2 | sc-202441 sc-202441A sc-202441B sc-202441C sc-202441D | 25 mg 50 mg 100 mg 250 mg 500 mg | $300.00 $450.00 $650.00 $1252.00 $2050.00 | ||
乌头碱与钠离子通道 I 型相互作用,稳定其开放构象,从而延长通道激活时间,增强钠离子传导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