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 published: 2025-9-25

021-6093-6350

SCBT Portrait Logo
Seach Input

Phosphatidylbutanol

0.0(0)
寫評論提問

纯度:
98%
分子量:
731.1
分子式:
C41H78O8P
仅供科研使用。不可用于诊断或治疗。
* 参考分析证明 大量特定数据 (包括水 含量).

快捷链接

磷脂酰丁醇(Phosphatidylbutanol)是磷脂酸(PA)的合成类似物,由于其作为脂质信号标记的独特作用,它成为生化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磷脂酰丁醇是在磷脂酶 D(PLD)的作用下特异性产生的,PLD 是一种利用丁醇等伯醇催化反磷脂酰化反应的酶。当 PLD 处于活跃状态时,磷脂酰丁醇就会积聚,从而使研究人员能够监测 PLD 在各种细胞环境中的活性。磷脂酰丁醇的积累表明 PLD 信号传导增加,因此可以研究 PLD 在细胞过程中的作用,如膜贩运、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排和囊泡运输。最近的研究利用磷脂酰丁醇作为一种生化工具来剖析与 PLD 相关的信号通路,尤其是在涉及细胞应激反应和外泌的研究中。通过使用磷脂酰丁醇来抑制内源性 PA 的合成,研究人员可以揭示 PA 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中的特定功能。此外,磷脂酰丁醇的产生还有助于阐明 PLD 参与小 GTP 酶和磷脂酰肌醇的调控。因此,磷脂酰丁醇仍然是研究脂质信号转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了解细胞内信号转导和膜组织的更广泛动态提供了一个窗口。


Phosphatidylbutanol 参考文献

  1. 磷脂酶 D1b 和 D2a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生成结构相同的磷脂酸种类。  |  Pettitt, TR., et al. 2001. Biochem J. 360: 707-15. PMID: 11736663
  2. 血管加压素刺激 A10 血管平滑肌细胞中 [3H]- 磷酸肌醇和 [3H]- 磷脂酰丁醇的积累。  |  Plevin, R., et al. 1992. Br J Pharmacol. 107: 109-15. PMID: 1330154
  3. 磷脂酶 d 的激活与活体植物细胞中微管的重组有关。  |  Dhonukshe, P., et al. 2003. Plant Cell. 15: 2666-79. PMID: 14508002
  4. 过氧化氢在悬浮培养的水稻细胞中诱导磷脂酶 D 的活化。  |  Yamaguchi, T., et al. 2004. Plant Cell Physiol. 45: 1261-70. PMID: 15509849
  5. 铜过量会引发小麦根部磷脂酶 D 的活性。  |  Navari-Izzo, F., et al. 2006. Phytochemistry. 67: 1232-42. PMID: 16765389
  6. 大ububule 依赖性原生质体体积调节:磷脂酶 D 的参与。  |  Komis, G., et al. 2006. New Phytol. 171: 737-50. PMID: 16918545
  7. 利用 LC-ESI-MS/MS 选择性检测血液中作为饮酒生物标志物的磷脂酰乙醇同系物。  |  Gnann, H., et al. 2009. J Mass Spectrom. 44: 1293-9. PMID: 19526466
  8. 磷脂酶 d 可促进肥大细胞中与脂质微域相关的信号传递。  |  Lisboa, FA., et al. 2009. J Immunol. 183: 5104-12. PMID: 19794068
  9. 酵母中磷脂酶 D 调节形式的特征。  |  Ella, KM., et al. 1995. Biochem J. 307 (Pt 3): 799-805. PMID: 7741711

订购信息

产品名称产品编号规格价格数量收藏夹

Phosphatidylbutanol, 10 mg

sc-222165
10 mg
$87.00

Phosphatidylbutanol, 50 mg

sc-222165A
50 mg
$3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