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 published: 2025-9-11

021-6093-6350

SCBT Portrait Logo
Seach Input

Brucella abortus LPS 抑制因子

常见的流产布鲁氏杆菌脂多糖抑制剂包括但不限于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AS 85721-33-1)、四环素(Tetracycline,CAS 60-54-8)、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S 56-75-7)、利福平(Rifampicin,CAS 13292-46-1)和乙胺丁醇(Ethambutol,CAS 74-55-5)。

流产布鲁氏菌脂多糖抑制剂属于一类特殊的化合物,在微生物学和免疫学领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以引起布鲁氏菌病而闻名,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影响牛、山羊和绵羊等牲畜,但也会感染人类。这种细菌的脂多糖(LPS)是其外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宿主与病原体相互作用的各个方面,包括免疫逃逸和调节。针对流产布鲁氏菌的LPS抑制剂旨在干扰细菌LPS的结构、功能或识别,从而可能影响其毒性和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流产布鲁氏菌LPS抑制剂的作用机制通常包括与LPS分子或参与LPS生物合成的酶的特定位点或结构域结合。这种相互作用会导致LPS结构或修饰模式发生变化,从而可能影响细菌逃避宿主免疫反应或维持膜完整性的能力。因此,布鲁氏菌流产毒素抑制剂可能对布鲁氏菌发病机理和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产生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布鲁氏菌病期间宿主与病原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这些抑制剂的开发有助于增进我们对细菌感染的理解,为研究布鲁氏菌流产毒素在布鲁氏菌病致病性和宿主感染反应中的作用提供了宝贵工具。

関連項目

Items 21 to 11 of 11 total

展示:

产品名称CAS #产品编号数量价格应用排名